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马腾嶽应邀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18-11-08] 阅读次数:[]

11月6日晚七点,云南大学特聘教授马腾嶽应邀做客我校“侯外庐学术讲座”,于长安校区1106教室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从布迪厄实践与社会资本理论看当代我国少数民族村落发展:以大理白族新华村为例之分析”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张学广教授主持。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马教授梳理了Émile Durkheim、Robin Fox、Marshall Sahlins、David M. Schneild、Pierre Bourdieu等人有关亲属研究的理论。他着重讲解了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实践理论”、“社会资本”、“亲属作为社会资本与社会实践的聚合点”三个观点。

讲座的第二部分则介绍了鹤庆新华村白族金属工艺制作业历史与现况。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是中国境内已知最大少数民族银铜手工艺生产村落聚集地。马教授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新华村工匠生计的重大改变:从走夷方到定点经营;形成异地创业、子代继承、故乡养老的经营模式;产业扩散全国等等。

讲座的第三部分为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尤为关键。首先,马教授列出了五个问题:

一、不产银铜矿地区,如何能成为中国境内最大的银铜手工艺村落群?

二、银铜原料成本高昂,改革开放之后,新华村如何从极度缺乏货币资本的偏远少数民族农村,快速发展成为云南省十大名镇与滇西北最重要的银铜手工艺产业重镇?

三、如何在30年间以一个农村为核心,发展出全国性的银铜工艺品市场网络?

四、鹤庆白族社会文化如何嵌入当地经济活动之中?

五、鹤庆白族社会资本与银铜手工艺产业发展关系?

接着,他从“新华村产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本”、“茶马古道与走夷方”、“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吸纳性”、“鹤庆白族年龄组织‘帮辈’与其整合方式”、“‘寄名亲家’拟亲属关系的广泛建立”等方面分析了上述问题。

讲座的第四部分题为“文化作为资源与限制”,马教授从“亲属与财产继承制度”、“家屋的象征性需求”、“高密度人情往来的帮辈文化”、“家、家屋与物的象征”等角度予以详细说明。

在讲座的最后,马教授给出了四点结论:一、应以整体文化观察为研究策略,探察生计活动中的文化嵌入;二、应着重人类行动者的实践性;三、亲属与社会组织作为人类主要的社会资本具有普遍性;四、亲属可以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来考察。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就现代社会形态、研究范式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最后,张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马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少数民族村落发展研究范例,极具启发意义。本次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马腾嶽,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特区“亚太研究学科方向”首席专家;厦门大学人类学中心兼任研究员。致力于太平洋岛屿区、中国台湾、滇西北地区的亲属研究、族群关系、发展与应用人类学、博物馆民族志、视觉人类学、人类学与民族志理论、离散人群研究。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台湾原住民族群关系研究”、“台湾的中华民族认同与记忆研究”两项以及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代表作有《泰雅族纹面图谱》《文面、臧首、泰雅文化》。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哲学学院地图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