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做客“名家讲坛”
发布时间:[2018-12-30] 阅读次数:[]

    2018年12月19日晚7点在1203教室,西安交通大学王宏波教授做客“名家讲坛”,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实践模式的哲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兼论中国模式研究的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张学广教授主持。

    王宏波教授首先分析西方哲学的三次重大转向,认为古代由知识总汇转为本体论研究是第一次重要转向,近代认识论研究是第二次重要转向,而第三次应该是由认识论到实践论的转向。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第三次转向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以往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研究还缺少对实践进行空间角度的的探寻,而“实践模式”概念正是这一角度的重要弥补。

    王宏波教授接着详细剖析了由三个维度所构成的实践模式。在规律维度上,我们的实践活动应对客观世界有着科学的把握和深切的理解,这既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囊括工程科学和艺术科学;在价值维度上,每一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定位与价值评判,不同的主体在价值界定方面难免出现分歧,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加以整合;在情境维度上,我们的实践活动包括时间、空间、文化以及历史经验等各种因素。只有这三种维度的相互整合,我们才能真正构成实践模式。理论命题、价值准则与情境条件三者联合构成实践模式,最终促使我们得出实践结果。

    王宏波教授指出,基于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增强理论自觉性和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进而促进对于中国道路的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区分真理、价值与模式这三个范畴不仅必要而且必须。真理范畴体现实践活动中作为对象的客体性特征,价值范畴体现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特征,而模式范畴则体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特征。他认为,中国道路的探索正是起始于社会主义模式的提出:中国应该探寻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不该因为某一模式的失败或过失而否认这种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同时,模式是动态的,具有能动的、变化发展的特征,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模式不可照搬,它同具体的时空条件和环境特点紧密结合,既不能去照搬,也不能要求他人去模仿。

    王宏波教授最后分析了中国道路问题上的实践模式。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模式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点,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外国的政治制度模式”;“我们既不会‘输入’外国模式,也不会‘输出’中国模式,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我们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也不能用一种理论生套在各民族的头上”。第二,建构模式是社会工程活动的核心环节,社会工程的特点也正在于设计及实施社会模式。第三,模式思维的意义在于增强理论自觉性和理论思维科学性,从而促进中国的模式研究。我们需要区分真理、价值及模式三个范畴,避免造成把“把模式当真理”、“把政策当理论”的后果。第四,实践模式也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必要环节,其具体作用在于通过实践模式的折射,反思预设前提的正确性。王宏波教授总结说,理解中国模式,需要引入社会工程思维,因为社会工程思维的核心就在于强调社会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本场讲座结束后,学生就“实践模式”概念的理解、“模式思维”的意义以及中国模式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提问,王宏波教授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院长张学广教授对讲座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对王宏波教授持之以恒地进行社会工程哲学研究以及他的研究成果的高度原创性给予高度评价。

 undefined


undefined

    王宏波,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陕西省哲学学会会长。现任教育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专家、全国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工程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工程。学术研究特点:注重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交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8部。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省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201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十大有影响文章作者、2017年全国哲学学科有影响力学者等奖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哲学学院地图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