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深2025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对传统文化及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创新学习路径、丰富教学形式,10月22日下午,我院2025级哲学专业本科生在袁志伟老师的带领下赴西安博物院、小雁塔上了一堂生动的在古寺与博物馆里开展的新生专业导读课。
在西安博物院,大家首先参观了位于地下一层的西安古城示意图。袁志伟老师从一百零八坊的结构布局、买“东西”的趣味传说讲起,逐步深入到其中蕴含的《周易》思想与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一句句风趣幽默的讲解将同学们带回了大唐盛世,使同学们深刻感悟到蕴含在历史中的古都风韵,品味深藏在建筑中的民族特性。

北周史君墓石槨
随后,大家进入“古都西安”展厅,在仕女图前赞叹盛唐气象下女子的自信与雍容、在唐三彩前欣赏穿越千年的色彩盛宴。在袁志伟老师生动细致的讲授中,一幅文化交流的图卷徐徐展开:歇山斜顶,四臂祆神持宝护佑;汉胡双文,一行商旅挑担徐行。千古丝绸,大漠黄沙,同学们好像也踏上了那条连贯中西、横亘古今又热闹非凡的丝绸之路。

随后,袁志伟老师带领同学们拾级而上,进入佛教展区。在昏暗的灯光下,同学们与铁佛相遇;在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与佛陀会谈。袁志伟老师对佛像的造像进行细致地解读、对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地解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造像艺术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日常生活与佛教观念相交织,中华文化正闪耀着璀璨的光芒!随着讲解的深入,佛像不再是简单的展品——精妙的造像技艺将躯体塑造、高妙的佛教哲学将眉眼勾描——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每一位同学对视,那静默一千年的等待,等待着每一个遇见它的人,也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出博物馆,行至山门处,而后北行,上门楼,览碑刻,过大雄宝殿,经小径,环雁塔。一路上,袁志伟老师细细道出古建技法,娓娓道来古寺历史:从歇山顶到科举制,一个个文化意象被解读,一处处精神瑰宝被体悟。通过建筑的布局与设计,袁志伟老师也向同学们传递“中正”等人生哲理。习习起秋风,悠悠摇青叶,随着不规则的钟声在耳边响起,同学们好像又回到了曾经的荐福寺,与禅师相谈,同诗人大笑,阅尽大唐风韵,览全中华风采。



绕过雁塔,本次行程暂告一段落。在此次教学实践活动中,袁志伟老师带领同学们,在西安博物院的文物中,解读古长安的思想渊薮、儒释道三教的哲学源流;在荐福寺的古塔殿阁间,品味古建筑的超然禅意、斗拱与飞檐的典雅风韵。此行也在每一位同学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哲学并非高阁中的玄想,而是浸润于生活每一处角落的智慧;文化也并非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基因,等待我们进一步地发现与体悟!
摄影丨2025级哲学班
撰稿丨丛维乐
排版丨王钰娇
审核丨袁志伟
责编丨房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