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晚19时,西北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之专家报告在长安校区西学楼北0304哲学学院会议室举行,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客座教授肖红受邀以线上形式作了题为“Birth Cohorts and Time Effects: Recent Trends in Child Socialization Values in China”的全英文专题报告。讲座由哲学学院胡军良教授主持,社工专硕导师王珩为与谈人,哲学学院2023级社工专硕在场下主会场参加讲座,其他专业、年级的学生利用腾讯会议线上参与,参与人数约100人,反响热烈。
讲座伊始,肖红教授重点强调了儿童的社会化价值观这一重要概念。肖红教授强调儿童社会化价值观对育儿实践、地位获得和代际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儿童身上灌输的理想特质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变迁。在此基础上,肖红教授提出本报告的研究问题:出生世代差异如何塑造儿童的社会化价值观?并进一步提出假设:(1)生存价值观是否在老一辈中更为显著?(2)自我实现价值观是否在年轻一代中更为普遍?(3)利他价值观是否在老一辈中更为突出?(4)自我实现价值观的总体上升和生存价值观的总体下降。
在此基础上,肖红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此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与方法、提出了该研究所使用的世代队列理论分析模型、说明了儿童社会化价值观的维度,即儿童行为项目产生了三种价值取向:自我实现(独立、责任),生存安全(勤奋、节俭/节约物品),他人导向(无私、宽容/尊重)。
肖红教授提出,最终研究结果从这三种价值取向的维度显示了跨世代队列的价值观重点。第一,自我实现价值观在各个队列和时期都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1980年队列中,世代队列理论将价值取向与社会经济条件联系起来。1980年队列成长于中国经济改革期间,经历了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因此社会强烈认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第二,与以成功为导向的维度相比,对他人导向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低。肖红教授认为,尽管国家进行了宣传,但在育儿过程中,帮助、尊重和自我牺牲等价值观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国父母优先考虑孩子的学业和事业成功,即使在富裕的年轻队列中,也继续强调独立和勤奋等价值观。第三,生存安全价值观在1990年至2007年呈上升趋势,随后出现下降,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摆脱贫困的重视推动了这一趋势。现代化理论认为,一旦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就会关注后物质主义需求,如权利和福利。
最后,肖红教授针对儿童社会化价值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见解核心见解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她指出,在中国社会和代际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儿童社会化价值观受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复杂交织的影响。中国社会世代的更替带来的是微妙的变化,而非清晰的线性变化。此外,社会化价值观适应不断演变的社会期望。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其他情境因素对儿童社会化价值的影响。
胡军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哲学学院的师生围绕讲座内容进行提问,肖红教授与参与讲座师生进行互动,并深入探讨了相关问题。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条例清楚,论证严谨,为哲学学院师生带来了思维的拓展和心灵的启迪。
最后哲学学院师生向肖红教授表达了由衷的感谢,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肖红,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硕士,美国康奈迪克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客座教授。曾任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1999-2012),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副教授(2010-2018)、应用老龄学硕土学位项目启始主任、当代中国硕土学位项目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价值观比较,儿童教育,家庭暴力,女性研究,社会分层及流动和老龄社会。主要著作包括Childrearing Valu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灵根自植:中国哲学与世界华人,在Gender & Society,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Journal of Child Sexual Abuse,Journal of Human Values,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等英文学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课题曾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新加坡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等重要基金会的支持,受邀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