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由我院王雪梅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开题报告会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顺利举行。原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暨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邱永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王宇洁教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李利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广荣研究员受邀担任本次开题报告会评议专家。项目首席专家西北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雪梅教授及子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哲学系谢志斌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福泉教授、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曹振明副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李永斌副教授出席并汇报了相关研究计划。本次开题论证会由原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教授担任评议组长暨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开题论证会分为汇报和评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首席专家王雪梅教授对项目概况及未来规划详尽介绍。她首先对“选题依据”进行了简要的汇报,其陈述了“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对于了解多种世界宗教的传播和互动模式、审视人类文明交往和全球文明的多元化、当代文明交流、宗教对话,以及国家安全等现实问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次,王雪梅教授还从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对本选题的价值进行了概述。同时,她还进一步阐释了课题的“总体框架和子课题设置”等方面的情况,即课题分为世界宗教传播史“理论研究”和对具体“四大宗教传播史”的分别研究,其中,“理论研究”为“四大宗教传播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四大宗教传播史”的个案研究则进一步充实和验证整体的“理论框架”。
随后,项目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了汇报。
同济大学哲学系谢志斌教授汇报了他负责的子课题项目——“基督教传播史”。他强调,跨文化适应与本土化的表达在基督教传播、宗教间对话,以及世界和平等问题上均具有重要性。同时,他亦指出,当下全球化时代中,基督教的位置及其与其他宗教的关系,以及宗教对话对于宗教界和平乃至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最后,他还提到了要结合不同学科维度的研究方法。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李福泉教授汇报了子课题项目——“伊斯兰教传播史”。他指出,对伊斯兰教传播的研究最先面临如何划分研究范围的问题,并计划在课题中以“地区”为标准对研究范围进行划分。同时,他还提出将进行个案的研究,并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总结。此外,他还指出对不同地区伊斯兰教传播的差异性问题的重要性,并计划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李永斌副教授汇报了子课题项目——“印度教传播史”。他指出,印度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其传播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其课题旨在探讨印度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播模式、宗派差异、传播路径等问题。同时,他还强调其课题研究还将关注现代印度教传播的变化。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曹振明副教授汇报了子课题项目“佛教传播史”。他先阐明了佛教与印度文明、古代南亚及周边地区的传播途径、模式及策略。然后,他进一步指出佛教在古代中亚与东西方世界文化传播具有异同。同时,他还提出其课题将会运用多种语言文字、文献及考古遗迹等资料进行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
在第二阶段,评议组专家依次对课题组成员的汇报进行了评议。
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研究员在线上提出了评议意见。他充分肯定了目前以国内宗教研究领域青年英才为主的研究团队建设和团队成员对有关问题的前期思考和研究成绩,为“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这一高难度的开放性重大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该重大项目未来的具体研究,他建议在目前的规划基础上,重点关注世界宗教的传播历史研究,并进一步界定世界宗教与世界性宗教的概念。在视野上,需牢牢把握总体史、全球史、通史的方向,协调各个宗教资料和研究各有偏重、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竭力避免割裂性,努力将各大宗教融入统一的框架体系。西北大学在宗教学以及文明交往领域已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应当以此重大项目为契机,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宗教传播史著作,培养出高水平的研究人才,以此推进宗教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肯定了项目组成员注重理论的特点,并对李建欣老师对宗教传播学的设想表示了认可。他期望重大项目“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的未来研究,能够拿出一部立足中国视角,中国地域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世界宗教传播史著作。当前,各个宗教历史的独立研究已经非常成熟,应当将重点放置在中国宗教传播学体系下的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或许也能够以时代、地域或问题为具体导向进行创新。研究的最终成果,应以提出一种体系、框架或模型为目标,使得世界宗教传播史的叙述由复杂走向简单,进而提升所有人的理解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宇洁教授对前两位评议人的看法表示赞同。作为一个多人合作,共同推进的重大研究项目,既需要注意吸收不同学科的优长,又要增强课题的内在同一性。例如,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史就分布在各个子课题,需要注意提前的沟通和呼应。另外,对于伊斯兰教传播史的分期问题,王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优化建议。
四川大学邱永辉教授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和研究前沿提出了一些意见。就未来发展来说,印度教在国家权力支持下,其世界传播影响日渐强大,因而,从世界宗教传播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至于佛教传播方面,要注意紧跟前沿,突出中国影响、中国特色,尤其是现当代的佛教国际传播。涉及藏传佛教的部分,应当融合考古、历史等领域成果,关注中国佛教的国际话语权问题。
世界宗教研究所周广荣研究员先对研究团队表示祝贺,然后结合个人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感想。他认为,研究课题的规划已经相当成熟,其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乃至于对维护国家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未来的研究开展,或许还能够结合西北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和建立相关的大数据模型。此外,他认为应当注意区域国别宗教研究,加强国际视野,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特性。


最后,评议组组长郑州大学张倩红教授就“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的课题特性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总结发言。她认为,在现有分工协作上,还可以加强体系化的建构,进行世界宗教传播的整体研究;针对项目组成员学科背景各有不同的情况,她结合自身主持项目的经验,提议在组内建立起学科话语体系的沟通机制,以达到协调统一的目的。“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未来研究的具体开展要融入文明交往、文化交流或宗教对话的思路,进而增强其理论建构意义和现实服务价值。
在诸位专家评议后,还举行了课题组签约仪式,并合影留念。至此,开题报告会圆满结束。开题报告会上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与中肯建议,将有助于课题组研究方案的优化与开展,也期待课题组在宗教传播学及世界宗教传播史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的理论成就和标识性的学术成果。

撰写:张文、康博恒
拍摄: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