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以生为本、对话融通与“哲学+”——我校哲学学院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18-08-21] 阅读次数:[]

转发自:西北大学本科教学


我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全面推进“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融通,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融通”,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为确保新学期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学校暑期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各院(系)坚持“教学秩序不能乱,教学质量不降低”和“既不保守,也不冒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一院一方案,一专业一方案”,重点落实好“制定‘专业分流、准入与准出’标准”“课程模块化”“导师制实施”“开设学科专业导读课”“院(系)完全学分制专题推介”等工作。

undefined


哲学学科及其专业教学是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提高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理性精神与学术品格也具有重要意义。西北大学哲学学院积极探索,贯彻落实学校安排部署,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探索和推行哲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完全学分制改革。

undefined

undefined

▲2018年7月5日哲学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一、以生为本: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旨趣

1.凝塑以生为本的教学价值

“以生为本”就是要在教学等各个环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使其成为自主学习、不断成长、适应变化,并富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综合性人才。

其一,“以生为本”有利于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其二,“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哲学教学主动适应当代社会急剧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愿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升其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

其三,“以生为本”有利于推动师风师德建设,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同时从心灵深处去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凝塑出尊生爱生的独特教学价值。


undefined

undefined

▲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诗经》与古典礼仪体验教学


2.规设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从以生为本、问题导向、文献基础、方法论意识、能力养成等五个方面规设和完善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一是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的教学格局,形成老师多方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彼此成就的教学模式。

二是树立问题导向的教学思路。紧跟学术前沿,选定重大而艰难的学术难题,确立教学主导内容。

三是开展以文献为基础的专业知识教学。以哲学问题为核心,通过师生共同研习经典文献,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以课堂授课、反转课堂、师生讨论、原典研读、小型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探讨学术问题。

五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反思与创新理念为核心,以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将“课堂专业教育”、“专业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兼具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undefined

undefined

▲社会工作知识运用——社区培训及社会劳动力调查

undefined

undefined

▲哲学专业知识运用—哲学学院本科生辩论队及学生辩论赛


3.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体系

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品格教育四个方面设置相关课程,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体系。

其一,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系统开设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学生自主选课,建立完善的哲学专业知识体系。打造社会工作平台课程与专业社会工作领域课程相结合的“1+1”课程体系,提升社会工作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技巧。

其二,在实践能力教育方面,加强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综合实习、实践教学周、社会服务等途径,培育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三,在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方面,鼓励学生组织读书会、兴趣小组、学术社团,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校创项目、辩论会、哲学经典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的能力。

其四,在道德品格教育方面,设置辅导员、本科生班主任,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排忧解难,力求使学生达到德性醇厚、意志坚强、情绪积极和身心和谐的美好状态。

undefined

undefined

▲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体育与艺术特长


二、对话融通:完全学分制的教学逻辑

1.形上与形下相融合

哲学学院高度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分数”与“素质”之间的关系,做到形上与形下相融合。既注重以崇高的价值理念与学术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术观,以崇尚真理、笃行务实、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引导学生,激发其勇攀学术高峰的志趣,又重视以科学规范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参与实践活动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形上是形下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底蕴,形下是形上的实现路径与实践体现,两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在两者相融合的完全学分制教学中,一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学术观将得到强有力的正向塑造;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建构及实践能力将得到强有力的提升。

undefined

undefined

▲价值观树立——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现实问题


2.科学与人文相融贯

在教学中,将科学与人文相融贯是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哲学学院主要通过知识与思维两个层面来实现相关的教学设计。

首先,在知识层面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哲学学院不仅设置《数理逻辑》《科技哲学》《社会统计学》等科学取向的课程,使学生进入科学,了解科学,也设置了大量人文取向的课程,使学生获得各种维度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在思维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辩证的思维能力。在课程设计中,强调课堂互动、课下作业以及期中期末测试的引导,使学生处于一种理性思辨与人文关怀共存的思维状态。在课程训练中,着重引导学生对科学与人文的辩证关系的思考,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去分析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学术名家进课堂


3.理论与实践相融通

在理论教学中,积极设计实践环节,发展多样的实践方式。

一是问题论辨。颠覆教师中心传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范式从灌输到启发的转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辨能力。

二是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心理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多媒体机房等平台,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教学。

三是课题研究。打破课堂的空间限制,由老师指导,学生梳理文献、社会调查等方式,自主完成相关课题。

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发展理论水平,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创新能力。

一是专业实习。学生可实际理解专业的社会应用范围及应用条件,并为进一步的深化学习、弥补知识缺陷提供启示。

二是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历史博物馆、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组织“三下乡”、社区调查等社会实践,使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更为丰富直观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undefined

▲2016级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在陕西九九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

undefined

undefined

▲2018年哲学学院师生参加暑期“三下乡”暨社会实践活动


三、“哲学+”:完全学分制的教学效应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文理交融”。西北大学也确立了“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融通、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相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哲学学院拟为全校本科生提供“哲学+”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具体措施包括申办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哲学书院和哲学辅修,旨在塑造一种“大哲学”观念。

1.哲学书院

“哲学书院”在通识教育层面展开,提供较为系统的8-12门课程,凸显哲学在心性修养、思维训练和人生信念养成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哲学书院将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书院在治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传统,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下,继续突显哲学在精神情操、思想品格、理论思维、人格养成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学科与专业优势。植根于西北大学这所拥有深厚人文底蕴的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哲学书院将会更加注重全校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利用哲学学科与专业的独特优势发展和拓宽非哲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维面与思维视角。

 

undefined      undefined

▲传承关中地区的传统书院文化,探索哲学书院新模式


2.哲学辅修

“哲学辅修”在专业教学工作层面展开,主要面向对哲学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其他专业学生,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系统化的学习要求。哲学专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培养出具有持续主动学习能力的拓展型、智能型与复合型人才,哲学辅修也将全方位立足哲学层面深度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和知识维面,培养具有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宽口径、高素质、学习型综合人才。

undefined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及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成果


3.“大哲学”观念的塑造

哲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一切科学之母”(爱因斯坦语)。因此,哲学理应作为基础学科全面发挥其基础作用。“大哲学”之“大”,不仅在于其内容宏大、包罗万象,而且更在于其旨在追求的理论高度、底蕴深度、视野广度和关怀温度。“大哲学”旨在把当代中国的哲学问题放在世界哲学发展和各学科互通的语境中来理解,从世界视域和中国现实出发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应答问题,不再把哲学当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外的另类学科,而是将哲学渗透、贯穿于其他学科,并以融通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方式,为之提供思维范式的指导,从而不仅促成学科间的相得益彰,而且为我校学生提供更加广博的知识与思想储备,激发和提升其更为敏锐的思考能力。

undefined

▲哲学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哲学学院地图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