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第五期出炉啦!今天,让我们走近本期专访人物——刘飞老师,去领略属于她的风采。
刘飞老师,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辅导员(2011-2018)。获“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陕西省社区服务工作标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社会保障、城乡基础教育、社会治理等。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陕西省软科学面上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及陕西省统计协会等项目。
2004年,她以一名学生的身份来到西大,自此与西大结缘,认真努力,勤勤恳恳。
2011年,硕士毕业的她已经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学有所成。而在之后近八年的时光里,她更以辅导员的身份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成长。
2018年,博士毕业。她以专职教师的身份走上了哲院的讲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认真努力”,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思考所学,拓宽知识面”,是她对学生学习的建议;“制定计划,了解个人期望”,则是她对于学生未来的指拨。
遇见西大的日子,是播种的日子,是茁壮成长的日子,亦是硕果累累的日子,而现在,更是春泥护花的日子。
自述:刘飞
采访记录:蒋思韵、郭鹤瑶
Q:老师即将进入我院任教,请问您对此有怎样的期待与目标?
从2011年至今已经接近八年。在这八年里,我一直都在从事辅导员的工作。在辅导员的岗位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认真努力,也获得过“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等奖项。这些都是辅导员工作者的至高荣誉,也是对于辅导员工作成果的认可。而如今,我转换身份,由一名辅导员变为了哲学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我依然会抱有在辅导员岗位上的那股干劲,严于律己,努力做好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也期望自己能在三年内主持国家级项目一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2篇,切实为学院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Q:我们了解到老师原先从事城乡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现在则来到我院任教社会学。想问老师应如何将经济学这样单科性学科的学习与社会学这样综合性学科的学习融合起来;而您觉得类似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学习对于社会学的学习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一直都是经济学,但所学科目涉及管理学、哲学等多个方面。博士期间我师从白永秀教授与严汉平教授进行城乡社会发展方面的深入研究,并曾经主持教育部、陕西省软科学等项目4项。项目研究包括对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标准化等的社会学问题研究。而我所发表论文也对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实在国外,很多学校将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囊括在社会学学科之下,所以我认为我已经将经济学的学科思想融入到了社会学的研究中。
然后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在学术研究中各学科存在交融点。学习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应将经济学、法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当我们了解的知识面更广阔时,我们分析问题的视野也就随之宽阔了许多。但是,我需要强调的是,在我们进行论文写作时,依然需要沿着某一学科的主线进行,在分析过程中囊括其他学科内容,支撑论点,使我们的论述更有说服力。
Q:了解到老师已经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想必老师在学生心理方面真的是有很多的研究了。请问老师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节有怎样的建议呢?您觉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应该如何提高呢?
在接近8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了解到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压力,一般在考试前体现得最为明显,担心自己挂科。
二是生活压力,一般会体现在家庭困难学生身上。
三是就业压力,一般会表现在大三、大四学生身上。
而要解决这几种压力,最重要的是根据压力产生原因进行针对性团体辅导或个体咨询。在此,建议同学们在有压力时先进行自我放松,尝试如制定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方法来克服拖延症等带来的学习压力。若依然无法缓解,则需求助于心理咨询中心,请专业老师帮助你缓解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
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有很多,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引导大学生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课外活动。第二,在心理团体辅导课程或讲座中针对性穿插各类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游戏或活动内容。第三,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同学应积极克服个人内心的交往障碍,主动寻求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Q:老师从事了多年的学生工作,相信与学生一定是非常亲近、极为了解。我们想问问您对于大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分配有怎样的建议,以及您觉得学习与实践这两者应该如何搭配才能相辅相成呢?
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我认为每个人掌握知识的速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如何在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中分配自己的时间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我们学校也不乏有活动参与度高,个人组织协调能力强,且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我认为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懂得了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时间。鲁迅先生曾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罢了”。所以,我想建议各位同学,列出自己每天学习、课外活动的时间安排清单,不将时间过多的浪费在打游戏、追剧等事情上。这样一来,学习与课外活动便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处理好了。
学习和实践二者确实是相辅相成的,明朝董其昌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就应该结合实践,应用于实践。我个人认为“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去思考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现实,对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而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应该去思考这一理论如何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Q: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明显增加,老师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每一个人都有惰性,在高中以前,父母、老师对我们的学习管理非常严格,而大学完全不同,大部分任课教师上完课可能都不会留作业,只会留一些课外参考书目。而这些书目你是否去读,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所以我认为自主性的提升还是应从列计划做起。前几年我们每学期初都会组织所有学生制定个人、宿舍、班级的“青春学习计划”,并让班主任在学期末审阅。而对比每位同学的完成情况我们发现,这一计划的制定确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认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好的办法便是制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完成学习内容。
Q:现在有不少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感到迷茫,老师认为学生怎样才能较快地定位好自己呢?而对于学生的未来规划方面,老师又有什么样的建议?
这是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尽力地去了解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并为自己制定一个就业目标。然后在这一总目标下思考自己大学四年每学期的学习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接近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Q:最后想问问老师有推荐的课外读物吗?
我认为大家在大学期间应该读以下书目:《21世纪资本论》、《大败局》、《时间简史》、《人类简史》、《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激荡三十年》、《人生十论》、《论中国》、《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社会契约论》、《经济学原理》、《逻辑的力量》、《中国哲学简史》、《道德情操论》及《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