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行知学堂“采艺之思”交流会第二期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2021-04-19] 阅读次数:[]

2021年4月18日,行知社“采艺之思”第2期交流活动在哲学学院411教室开展。参加第2次交流活动的有孙明哲老师、王珩老师、陈明宽老师,以及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哲学学院学生。

在第一次活动交流会的基础上,孙明哲老师对以下问题如“活动方式如何开展”,“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质性研究”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澄清。在三位老师的辨析中,“采艺之思”的内涵呈现了出来。除了对“采”和“思”内涵和关系的深入分析,本次交流活动集中探讨了何为“艺”。孙明哲老师对此的定义为:(人类)虚构物对人们带来的真实体验的实践与效果。王珩老师对此的定义为:艺术是一种行动,是人类在造物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两种不同的定义之间的碰撞引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

黄佳尔同学认为主体与他人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而质性研究就是探讨被调查者的意义世界。这种探讨是以自身为起点的,内源于主体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开发的过程中外化为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价值合理性”。且艺术是一个在现实世界找不到模板的虚构物。艺术并不会因为人的需求就转变成模板式的物品,同样,艺术的价值也不能以模板复刻带来的金钱效益衡量,即使一些复刻品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和价值感知是相类似的。陈明宽老师在此基础上对“艺术、技术”“艺术、艺术物”“技术、技术物”“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等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区分。

在思维的碰撞的过程中,孙老师介绍了质性研究的思路,以及“采艺之思”的活动规划——根据调查研究的主要环节(选题、研究设计、调研执行、材料分析与报告撰写)进行交流活动。在研究问题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以下三个层次:领域(issue)、社会问题(problem)、提问(question)。 确定选题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划定主题、找到所感兴趣的问题所在、搜集整理评价文献、在文献工作基础上凝练出研究问题。

孙娇红同学就具体研究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提出陇县在2003年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陇州社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形式多样,表演精彩,是集音乐、表演、器乐、杂技、绘画为一体的群众性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活动。想要研究这一领域的话,就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且要做好文献工作,得到老师们的肯定答复。

另外,三位老师着重强调了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可以起到凝练思维、找出线索、获得认知的作用。文献工作越扎实,研究越顺利;但不要被文献所控制,被利用的东西要学会用话语表达出来。

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同学们仍感觉意犹未尽。此次交流会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经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知识。

(赵亚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联系电话:029-88308897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

Email:zxxy@nwu.edu.cn

哲学学院地图定位